工作研究

 首页 >> 工作研究 >> 调查研究 >> 正文

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发布时间:2005/9/30   作者:福建永安机械厂   陈金水
分享到:


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本文从分析当今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人手,就如何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谈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当今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
  客观环境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有很大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个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环境。未成年人生活在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中,就容易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相反,如果环境不好,未成年人从小耳濡目染,就极易养成恶习,而且很难根除。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1 、积极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日趋良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表现在:满足未成年人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的资源日益丰富,实现个人潜能与价值的条件更加充分等等。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开放,开阔了未成年人的视野,为未成年人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 、存在的问题。我国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总体上说是好的,但也应看到,当前还存在着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
   ( l )西方腐朽文化、腐朽生活对我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影响。在我们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一些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上占优势的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对我国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渗透,试图以其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影响我们未成年人。
   ( 2 )我国不良社会风气和道德氛围的影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观念、思潮层出不穷、交叉碰撞。应该说,当前我国社会风尚和道德氛围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不令人如意的地方。不可否认,当前一些社会舆论放弃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宣扬了一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格格不人的东西,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地方盛行,加上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追求金钱、追求享受、自私自利、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各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侵蚀着未成年人,使一些未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社会公德、助人为乐、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在某些未成年人的眼里都是假的、骗人的,“有钱才有一切”成了某些未成年人的信条,“富即成功”左右着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的价值观,而道 德情操被视为落伍的追求,使之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
  (3)家庭、学校教育出现的误区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当前,我国一些家庭和学校,在对未成年人教育上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社会实践的现象,社会舆论同样存在着轻视道德的倾向,舆论常常以分数论英雄,唯分是举的观念背后,导致未成年人知识增长和品德提高严重失衡。
  二、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家庭承担着末成年人思想道德示范和启蒙的重任。在家庭中,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道德榜样。父母的言谈举止、道德观念和行为,对子女具有引导、示范作用。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身心、人格等个性情况最清楚,教育也最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更增加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既能晓之以理,又能动之以情,进而导之以行。特别是父母可从生活的细节人手,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然而,重智轻德的思想使许多家长忽视了对子女道德、人格的培养,从而使不少孩子错失了人格陶冶的最佳时期。思想道德是一个人长大成人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有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自觉地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家长应改变重智轻德的思想,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做出表率。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德育二正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把掌握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教育应发挥率先垂范作用。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
  社会尤其是社区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固然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学校的传道授业,但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向上、充满道德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氛围,父母的努力和学校的教育都有可能冰消瓦解、付诸东流。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极易受社会流行观念和信息的影响。这就要求全社会形成合力,提倡文明新风,反对低级庸俗,共育未来新人。国家机关如公安部门、文化部门等,要大力整顿文化娱乐场所,打击“黑网吧”、净化社会环境;大众传媒要发挥自己的宣传优势,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统一,大力弘扬主旋律,谴责社会可恶现象;共青团、少先队要多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活动中净化青少年的心灵;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要为未成年人的发展提供精神资源,丰富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要培养一个和谐发展、健康安全的人居环境,让孩子们在善意的呵护下培育起爱心和美感。社区与学校相比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开放性,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展示个性、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天地,科学文明健康的社区文化活动有助于促进未成年人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完善未成年人的人格,让未成年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总之,只有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形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与整体效应。

                         
          (该论文获永安市2004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优秀论文优秀奖)


推荐】【打印】【字号:  】【关闭】【返顶

相关内容:
(2004-2024)  © 福建省永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8-3652508  email:yaggw@yaggw.com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4048517号-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