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首页 >> 先进典型 >> 先进事迹 >> 正文

交给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记罗益諴同志

发布时间:2004/8/3   作者:李廉德   来源:《中国火炬》2002年第五期
分享到:


  [rightIMG]Upfiles/200481524416.jpg[/rightIMG]
  福建省永安市关工委有一支“夕阳红”科技服务队,他们的队长是农艺师罗益諴。
  罗益诫1961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园艺系果树蔬菜专业。1997年退休后,他继续担任福建省农函大永安分校蔬菜专业教师,并任永安市关工委副主任和“夕阳红”科技服务队队长等职。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蔬菜产业,现在仍把它当作第二生命。  
  这位出身于山区贫苦农民家庭的老科技工作者,对农民特别是对农村青少年怀有深厚感情。只要有农民求教,他都随叫随到,热情服务。因此,他广交农民朋友,深受他们欢迎。槐南乡梧桐洋村的庄昌钱说:“听说老罗要来,我们就到村口迎、站在家门口等。”罗益诫同志为何如此深受欢迎呢?因为他用一技之长全心全意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交给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罗益諴退休以来,先后深入全市17个乡镇、49个村举办科技培训班,参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科技致富示范村,进行科技咨询和开展科普宣传等活动。他以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举办蔬菜、果树科技培训班加多期,参加培训4000多人次。他讲课从当地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农民听得懂,用得上,效果好,交给他们一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农民尝到科学种菜、种果的甜头,迅速提高科技意识,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
  在海拔1100多米高的贡川镇洋峰村,是中国航空工业先躯、********架飞机制造者李宝竣的故乡。青年农民决心继承前辈爱祖国、爱科学的精神,尽快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可是苦于没有办法。罗益諴带领“夕阳红”科技服务队来到这个山村,帮助他们成立村青年科技小组;举办科技培训班,还亲自指导他们种植芹菜、包菜、萝卜等反季节蔬菜。一年下来,一亩菜的收入是单季水稻的3至4倍,喜获高产、高效。接着他又指导他们发展果树栽培并传授技术。李宝煌的曾孙、青年科技小组组长李道顺率先从河南郑州引进360株金花梨和50株弥猴桃,喜获成功,如今丰收在望。
  罗益諴在实践中认识到,山区农民之所以难以脱贫致富,主要原因是农产品单一,农业效益低。他们最根本的出路是调整农产品结构。于是,他深人偏远的高山地区进行试验。1997年,他带着手电、自编自印50多份资料,坐车100多里,登上海拔1170米的槐南乡梧桐洋村,吃住在农民家里,他接连举办8期培训班,指导农民将该村传统种植单季稻的稻田改为种植反季节蔬菜的菜地。当年,他指导农民选种高产优质的日本大白菜310亩,结果亩产1000公斤至1200公斤,亩产值1400元至2100元,人均增收1500多元,农民喜出望外。这为高山地区提高农业效益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老罗从试点上取得成功经验后,更加充满信心地放开手脚大干。西洋镇西坑村主要种植水稻和烟叶,近年因种烟面积压缩,有200多亩地不知种什么,一无技术,二无种苗。前年,他们请老罗去指导。老罗摸清该村地情后,断定种植鸡爪椒最适宜。于是,他为该村举办2期鸡爪椒栽培技术培训班,扛着锄头下地做操作示范。该村种植鸡爪椒150亩,亩产2000多斤,亩产值1600元至2000元。鸡爪椒生产期仅70天,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门路。该村认准这个门路,去年扩种200亩又获高产。产品销往南昌等城市,产销两旺。现在,鸡爪椒种植又在各村推广,已逐步形成规模生产。

著书立说传播经验

  为了加速发展永安蔬菜产业,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迎接“人世”的挑战,为广大菜农提供科学种菜的实用知识和技术,老罗经常印发技术资料,又花钱从内蒙古包头市购买《中国蔬菜病虫害原色图谱》。去年,他利用业余时间精心编著《蔬菜栽培技术》一书,计11万字。这是永安乃至三明地区第一本关于蔬菜栽培技术的专著。他把几十年在蔬菜生产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上升为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与时俱进和科技创新,重点介绍现代蔬菜生产技术和无公害蔬菜生产,融知识性、技术性和操作性于一炉,具有实用价值。这是他毕生心血的结晶,是他献给农民朋友的最珍贵的礼物。该书受到领导的赞许,科技工作者的称道和农民的喜爱。永安市科协将书寄往全省各 县(市、区)科协进行交流,三明市科协把它列为全市科普教科书。
  “农民需要科技,科技服务农民。”这是罗益諴的人生格言。


推荐】【打印】【字号:  】【关闭】【返顶

相关内容:
(2004-2024)  © 福建省永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8-3652508  email:yaggw@yaggw.com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2024048517号-1号